我院心内科首次利用正逆向技术为患者开通闭塞多年的冠状动脉
发布时间:2022年09月19日 点击数:

近日,我院心血管内科学科带头人刘炳辰教授采用逆向导丝技术,成功为一名患者打通慢性完全闭塞的冠状动脉,这也是我院首例正逆向技术结合开通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手术。

75岁的老张是一位有着10多病龄的冠心病患者,做过多次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手术,1个多月前,胸闷痛的老毛病又犯了,无奈的老张四处打听,慕名找到刘炳辰教授治疗。11年前,老张已被发现前降支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曾经尝试在其他三甲医院开通前降支,但均以失败告终。刘炳辰教授详细了解老张的病情后,考虑还是前降支开通对老张的病情更有利。

手术当天,刘炳辰教授团队首先采取传统的正向手术方案,用不同硬度的导丝尝试通过前降支闭塞段,但由于老张的前降支闭塞处无残端,闭塞段内存在严重钙化,正向手术无法找到前降支真腔。此前老张多次尝试开通未果,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

经过深思熟虑,刘炳辰教授决定另辟蹊径,采取“逆向技术”开通前降支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术中犹如绣花“穿针引线”般,在众多细如发丝的侧枝血管中反复寻找通路,患者侧枝血管并不好,没有肉眼可见的通道,最后应用冲浪技术成功将逆向导丝经侧枝血管送入前降支远段血管腔内。

到此手术仅成功了一半,由于老张血管病变闭塞时间长,且前降支近端考虑有较大钙化斑块,逆向导丝想要通过前降支血管近端闭塞处仍然很困难,稍有不慎,导丝可能穿破血管导致心包填塞。但凭借着过硬的技术及持久的耐心,反复尝试后,刘教授最终应用正向导丝Knuckle技术及延长导管辅助的主动迎接技术(AGT)完成Re-CART,将逆向导丝跨过闭塞段送至正向导管内,实现了冠状动脉的“鹊桥相会”,在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指导下,成功地在前降支置入支架2枚,让老张长期闭塞的前降支终于重见天日。

因患者肾功能不全,为尽量避免患者造影剂肾病风险,术中仅用约180毫升造影剂。术后老张没有并发症,且胸痛症状消失,心功能提升,恢复良好。

●科普时间

1.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hronic Total Occlusion,英文缩写CTO),即冠状动脉在“粥样硬化”病变的基础上,由于“易损斑块”的破裂引起血栓形成,同时血栓发生机化、纤维化和钙盐沉积,从而导致冠状动脉血管腔“完全闭塞”,且持续闭塞时间大于3个月的病变。开通CTO可以延长患者生命、改善心脏功能、增加心肌电活动稳定性,从而减少不良事件发生及提高生活质量。

2.逆向导丝技术 CTO病变约占需要血运重建治疗冠脉病变的30%。由于血管腔完全堵塞,常规正向操作导引钢丝操作技术难以顺利通过病变,此时逆向导丝技术反而能打通 “任督二脉”,极大提高手术成功率。逆向导丝技术,简单地说就是在一支冠状动脉闭塞后,从另一支向它发出侧枝循环的冠状动脉送入导丝,沿侧枝循环送入闭塞血管,从闭塞病变的远端逆向开通CTO病变。相对于正向导丝技术,逆向导丝技术难度更大、风险更高,是冠脉介入最大的挑战,要求手术医生熟练掌握冠脉介入治疗的各种技术操作,并有足够的能力预见并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即使在全世界最先进的冠脉介入中心,也没法保证保证每位患者能顺利开通血管,因此,应用逆向导丝技术处理CTO病变,也被形容为“悬崖上的舞蹈”。

刘炳辰教授在复杂冠脉介入治疗领域造诣精深,目前已完成CTO病例近千例,应用逆向技术一百余例。

●心血管内科学科带头人


刘炳辰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浙大二院特聘专家

从事心血管疾病诊治及冠心病介入治疗工作10余年,已完成各类介入手术8000余例,擅长冠心病、心衰、高血压、心肌病、心律失常的诊断和治疗;尤其擅长左主干、慢性闭塞、分叉及钙化等复杂冠心病的介入治疗(支架植入术),腔内影像指导的精准介入治疗及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在肺动脉介入术、肥厚型心肌病化学消融术、二尖瓣球囊扩张术方面均有较高造诣。

曾留学美国埃默里大学及斯坦福大学,并赴日本进行心脏介入研修。现任CIT中国介入心脏病学会工作组成员、中国介入心脏病学会国内学术委员会成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分会肿瘤心脏病学组委员等国内外学术兼职10余项。

心内科 黄志航



Top